生物实验报告(汇编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实验报告1实验日期: 年月 日
组长: 组员:
一、实验要求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玻片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四、方法与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峡谷旁。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
生物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示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掌握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许多胺类氧化为有色化合物,用联苯胺处理标本,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为蓝色的联苯胺蓝,进而变为棕色产物,因而可以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过氧化物酶的有无或多少。中间产物蓝色联苯胺是不稳定的,无需酶的参加即可氧化为棕色化合物。
2、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
3、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根据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是检测细胞凋亡的一种直观、可靠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
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1、在载片上滴一滴PBS缓冲液;
2、取骨髓细胞: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立即剪取后肢,去除肌肉,剥出后肢股骨,剪开股骨一端,用牙签尖的一端插入剪开的小孔中,抠取少许骨髓细胞置滴有PBS的载片上;
3、涂片:用另一玻片将骨髓细胞沿一个方向涂布推开,室温晾干;
4、媒染:在涂片上滴0.5%硫酸铜液,以盖满涂片为宜,处理30秒-1分钟。5、倾去硫酸铜液,直接滴入联苯胺混合液反应6分钟(以盖满涂片为宜)6、清水冲洗,番红复染2min。
7、镜检:清水冲洗,室温晾干,先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下观察(油镜100×)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与观察吉姆萨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3、95%乙醇固定5min
4、PBS缓冲液洗2次
5、吉姆萨染色液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吖啶橙染色:
1、取细胞爬片置于小培养皿中(有细胞面朝上)2、生理盐水轻轻漂洗细胞
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缓冲液洗2次每次1min
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环境下染色5min6、蒸馏水轻轻洗去染液
6、选用蓝光激发滤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四、结果与分析:
1、根据随机选择的几个视野的统计,该样品的细胞凋亡率=227/506×100=44.9
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核染色质的形态变化(吖啶橙染色)
五、思考题:
1、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细胞凋亡是一个受基因调控、众多细胞膜受体和胞浆蛋白参与的细胞主动自杀过程,其触发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细胞内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2、细胞凋亡的特征
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是: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发生染色质凝聚和聚集于核膜周围(边缘化);细胞膜有小泡状形成;晚期细胞膜内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体。
3、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
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脉冲场倒转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
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各种流式细胞仪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ELISA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
生物实验报告3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 ……此处隐藏7665个字……米数=————————— ×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四、实验结果:
1、目镜校正:40倍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17/70=0.24
2、细胞大小的测量:
五、作业与思考:
1、血细胞按含量高低,主要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最大,红细胞次之,血小板最小。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白细胞: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血小板: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形态见下图。
2、植物细胞一般比动物细胞大一些。形态图见下。
3、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测定的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但有一些偏差。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同等实际距离下的两点视野距离更大,而更容易测量准确。
生物实验报告14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
(见书P47)
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生物实验报告15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检验法检测培养物中是否有产淀粉酶微生物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器材: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烧杯、三角瓶、酒精灯、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淀粉、卢戈氏碘液、蒸馏水、250ml三角瓶中装90ml无菌水加20粒玻璃珠,作稀释用等。
3、土样:
取自贵州大学农生楼后土壤10g,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步骤: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配制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400ml(用于11个平皿和7支试管斜面)牛肉膏0.5%…………………………………2g
蛋白胨1%……………………………………4g
NaCl0.5%…………………………………..2g
琼脂2%……………………………………..8g
淀粉0.5%........................................2g
pH……………………………………7.0~7.2
(2)无菌水的制备
分别取9ml蒸馏水加入5支试管中,加塞后用报纸包扎捆绑,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备用。取90ml蒸馏水加入250ml三角瓶中,同样的操作,灭菌备用。
(3)器皿的准备
将刻度吸管用报纸包扎,培养皿装入专用灭菌杯分别放入高温灭菌箱灭菌备用。
2)倒11个平板和7支试管斜面,包扎,0.1Mp、121℃、灭菌30min.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250ml无菌水的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移液枪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加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不同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3、涂布培养:
0.00001、0.000001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培养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h。
4、选取目的菌株:
两天后对土壤溶液的微生物培养基进行观察,并取两个菌落形态完全一致的分散的单个菌落,对其中一个喷洒卢戈氏碘液,观察其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如果出现透明圈说明此菌株产淀粉酶,是目的菌株,记录细菌明显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