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汇报(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看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汇报,汇报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最重要的是结果,经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写一份正确的汇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工作汇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工作汇报1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充分体现政协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责任担当,市政协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今年市政协专题协商议题,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力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xx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完善。在经费投入上,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生态建设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以及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投入。三年来,全市在“三农”工作中投入了32。6亿元。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发展雪茄烟叶、海头地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推进粽子、黄皮、跑海鸭蛋等九大农业品牌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制定和实施全市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场勘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行和落实“河长制”。在文化建设上,逐步建成了市镇村三级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16个镇综合文化站、210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完成21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创建1116个文明生态村,推动和庆美万、大成南吉等一批文明生态村升级晋档,打造了木棠铁匠、兰洋南罗等一批全国和全省文明村。在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但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海南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客观分析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
(一)农村建设规划不统一。
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大多数农村对村庄风貌特色、建设规划的管控把关不严,对于展示xx地区特有的地域环境、人文特色、建筑风格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调整和完善乡村战略规划力度不够大,运用“多规合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较为滞后。
(二)高效农业品牌不响亮。
由于农业产业不大不强,农业增效后劲不足,虽然有粽子、红鱼、黄皮、香芋、蜜柚、绿壳鸡蛋等农产品产业,但农业产业规模不够大,规模农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品种不够多,也不优,品牌不够响、名声也不够远,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给农民增收成效不够显著。
(三)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和主力军,但是许多农民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涉农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不力。
(四)三产融合程度不够深。
由于我市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同时,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着先进技术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渗透。尤为是,农民群众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
(五)新型经营组织不壮大。
我市农村新型经营组织还没有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组织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后劲不够足。如农民合作社,主体就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够强,积累也不多,经济实力不强,合作社贷款融资比较困难,加上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原因严重制约着新型经营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六)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随着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承担的工作逐年加大,涉农部门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机制不够完善,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载体不多,加之农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力量薄弱,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建设成本较高、困难较重,村容村貌有待提升。加上,历史欠帐较多、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条件依然有短板,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有差距。
(八)生态环境建设不优化。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加上,村民乱堆杂物、乱放禽畜、乱倒垃圾等现象,“脏乱差”的农村面貌亟需改变;一些农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渠、河道、池塘等水源中,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盗采河沙现象屡禁不止,侵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许多村庄村民对燃放烟花炮竹、秸秆焚烧等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呵绿、护绿、育绿意识薄弱。
(九)精神文明建设不深入。
我市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够高、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婚丧嫁娶、建庙做斋、封建迷信等,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和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一些因开发建设而富起来的村庄有恶势力潜在的隐患,农村社会风气存在负面影响。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借鉴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为学习借鉴外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调研组赴xx、xx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与当地干部交流、收集材料等方 ……此处隐藏28378个字……绒画、沙雕、皮筏、黄河石刻、剪纸、刺绣等50余种文创旅游商品,并在全国、全区的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2次金奖、5次银奖、18次铜奖。整合全市优质文旅资源,形成了瀚海大漠追星游、寻根黄河野奢游、休闲度假康养游、红色教育研学游、城市休闲观光游等10条xx旅游精品线路,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大力营销宣传精品乡村旅游点,统筹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阵地建设,丰富文化供给。大力推行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建民营公助”管理运行模式,采取政府免费提供活动场地、设施设备、资金补贴和业务指导,民间文艺团体按要求提供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接受监督考核的方式,激发了民间文艺团体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设施设备利用率。全市已建成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实现“公建民营公助”全覆盖。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4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1个、农民文化大院115个。各市、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对外免费开放。全年开展“文化大篷车”基层文艺演出780场次,广场文艺演出117次,“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160场次,累计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7247场次,xx道情小戏《xx梦》完成创排并开展下基层巡演7场次。
(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结合承办第十六届全区运动会,加快场馆建设改造。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1549。83万元,市财政配套4000万元,新建场馆4个,改造提升场馆12个。在两县一区建成健身步道8公里,多功能运动场3个,拼装游泳池1个、儿童多功能运动场1个、全民健身联系站点12个。已建成的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全民健身工程等室外场地设施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室内场馆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保证每年开放330天,每天开放12小时以上,开放期间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近80余次,参与人次达19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体育人口占比。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市委、市政府的标准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要素相对匮乏,缺人才缺资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不大,投资意识与创新意识有待加强;三是乡村文化体育设施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经常性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增强,旅游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三、下一步任务和举措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增强部门协作。按照《xx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规划》和《xx市“一带两廊”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中的空间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指导各县区根据实际,制定出台各自《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由旅游文化、农业、自然资源、水利、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织,协调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的问题,推动各县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二是实施“康养+”模式,拓宽发展思路。根据xx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结合xx头区、中宁县、xx县区域条件和特色资源,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确定“一区两县”发展方向。xx头区构建以沙漠、富硒、乡村旅游和现有商业街区资源为依托的康养旅游核心城市;中宁县依托枸杞、红枣,打造独具特色的枸杞康养旅游产业区;xx县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林、农产品资源,打造山林生态康养和中央厨房康养产业区。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凝聚发展合力。以“十百千万”工程为依托,持续加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全市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负责人赴外省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全域旅游发展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内育外引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智力支撑。积极落实《中共xx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实施意见》(卫党发〔20xx〕15号)文件精神,对新评定的星级农家乐、休闲农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建、改造的A级旅游厕所予以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工作汇报15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镇南部,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现有农户298户1592人,其中低保户17户36人,辖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010亩,林地面积8760亩,现有党员47名。主要有水稻、脐橙、百香果、养蜂、养鸭等产业。20xx年实现整村脱贫,现有脱贫户有39户169人,三类人员2户10人。
主要做法
完善工作体系,保持奋进态势“不松劲”。
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挂点单位省总工会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选派2名业务骨干组成xx县xx镇xx村驻村工作队,设立了xx村乡村振兴工作室,按要求配备了专职信息员,为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水平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由镇党委选派最适合的驻村领导、干部,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抓好结对帮扶,传好有效衔接“接力棒”。
全村39户脱贫户均由省总工会驻村工作队、xx镇人民政府干部进行结对帮扶,2户“三类”人员实行了“三个一”结对帮扶。按照县级要求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到村到户,从脱贫户、“三类人员”保障服务跟进措施、产业提质增效对策、就业稳岗增收路子、村容民风共治等方面,用情用力开展走访宣讲、询困解忧,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及时解决群众“愁难急盼”问题。
20xx年帮扶干部在走访时发现xx村岽下组居民饮水困难问题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问题真实情况和解决方案,党委政府积极与县润泉供水公司联系,县委主要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也非常关心群众用水问题,向社会争取资金8万元,将自来水接通到了群众家中,在县委和镇党委的不断努力下,长期困扰该组群众的饮水用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落实各项政策,筑牢致贫返贫“防火墙”。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及时掌握监测对象范围,加强监测对象管理,紧盯农户住房、饮水、医疗、教育、产业、就业、人居环境等重点内容,全面清晰掌握底数。20xx年上半年,共为21户脱贫户和“三类”人员申报产业直补,合计补贴43710元;累计申报外出务工交通补贴47人,合计补贴23300元,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了9名脱贫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帮助104人申报各类教育补贴,合计补贴55475元;积极动员脱贫户缴交医保,xx村脱贫户参保率达100%。
发挥纽带作用,搭建帮扶单位“连心桥”。
充分发挥省总工会资源优势,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帮扶村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投入资金支持xx村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寻求产业发展道路、捐资助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方式全方位助力xx村乡村振兴工作。
抓好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xx村20xx和20xx年县级衔接资金项目共批复745万元,实施了项目11个,建设了xx村岽下组乡村振兴示范点,修建水渠6089米,农田防护堤450米,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项目建设支持村级产业发展;安装太阳能路灯190盏,使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